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环境对蒲松龄的婚恋观的影响以聂小倩和婴宁为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就写作系统论的观点来说,作者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获取信息的地方就是作者所生活的环境。环境这一具有很大概括性的概念,是现实生活中一切外在条件的总

就写作系统论的观点来说,作者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获取信息的地方就是作者所生活的环境。环境这一具有很大概括性的概念,是现实生活中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

一、蒲松龄所处的环境——作品直接信息的来源

对于写作而言,环境指的是处于写作系统之外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的社会和自然界,即环绕着创作主体的全部人和事的关系网络。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科名都不显,他父亲已被迫弃儒经商,到他这一辈时就更为贫困。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衷于科举考试,并在十九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三十一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整天和“无端而代人歌哭”(《戒应酬文》)的应酬文字打交道,大违素志,次年便辞幕回乡。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七十岁才“撤帐归来”(薄箬《柳泉公行述》)。这四十年间,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终竟还是个穷秀才。他的《寄王如水》词说:“天孙老矣,颠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正是这一段生活和心情的真实描述。七十一岁他才援例出贡,四年后便死去了。蒲松龄接触和交游的人物非常广泛。因此,他对封建社会中的种种人物——上自官僚缙绅、举子名士,下至农夫村妇、婢妾娼妓,以及蠹役悍仆、恶棍无赖、赌徒酒鬼、僧道术士等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命运遭际,无不具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进步思想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由于科场失意,一生贫困,对现实环境包括各种景物、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民情风俗以及各种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反映在其作品之中。在《婴宁》和《聂小倩》中,故事的男主人公都是封建社会的文人,以及埋头苦读、准备科举考试的书生,寄托了作者内心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社会对蒲松龄婚恋观的影响——间接信息和自身信息

社会环境是小说创作的间接信息,作者用间接的方式即他人的口述、前人的著述、由他人提供的口头、文字材料作为写作素材。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之内,在促进了儒家文化传播的同时,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并不具有实际学问并禁锢了人的心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对蒲松龄来说,一生当中最难忘的事,应该就是在科考场上的先扬后抑。他十九岁以第一名考上了秀才,但后来就再也没有前进一步。他对自己才华的这种高度自信,和科举功名上的停滞不前,构成了他生命当中特别大的张力,这也是他写《聊斋志异》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意图要把才华展现给别人,他这辈子之所以活得不太如意,不是因为自己才华不好,而是自己命运的不济。所以,在材料的组织和主题的构思过程中,蒲松龄作为一个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其思想是有局限性的。蒲松龄在《婴宁》和《聂小倩》的创作中,他虽同情人民疾苦,但受到自己个人的阅历、思想认识,对科举制度依然存在较大的幻想,同时也承袭了不少陈腐的封建道德观念。所有这些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消极因素。

(一)男权社会的矛盾心态

第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一方面肯定女性追求爱情的自由,鼓励女性拥有经济独立的地位,支持女性追求知识,另一方面却又重视一夫多妻的腐朽制度。蒲松龄在当时的婚恋观是复杂而矛盾的。如《婴宁》中,婴宁具有鲜明的个性: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作为少女,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构成了她的主要性格特点。婴宁身上有着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性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而《聂小倩》中,聂小倩是一个美貌的女鬼,生前只活到十八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打动,便如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也不负小倩重托,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小倩因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绝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做鬼妻,之后又指点采臣除掉前来报复的金华妖怪。同样,她终究是别人的小妾,没有摆脱依附男人的命运。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1/0505/1717.html

上一篇:新形势下做好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一种基于的参数自整定方法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