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能力挑战分析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兴教学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意识、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兴教学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意识、态度、方法与技能[1]。近年来,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教学、数字校园等信息化硬件已日趋完善,蓝墨云班课、学习通、云课堂、腾讯课堂等移动教学设备和资源也更加多样和丰富。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来改变传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体现。笔者本人曾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三等奖,对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感悟,也通过比赛切实提高了本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也意识到只有透彻认识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挑战,才有助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建立正确的认识观,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真正达到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地用PPT讲课、用蓝墨云班课点名或是网络课堂学习,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由“人灌”变成了“电灌”,这种教学不是信息化教学。

(一)什么叫信息化教学

顾名思义,信息化教学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使得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教师直观呈现讲授内容、考核多元化及更具价值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起步较晚,从广播电视学、学校电化教学发展到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又进一步发展为信息化教学,这些名称的背后其实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阶段则是在信息化设施建立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2]。目前,我国信息设施的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师生信息化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广大教师主要还是利用较为简单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如制作更为漂亮的PPT、利用网络布置作业、利用各种APP和软件进行操作演示等,这只是从表象改变了授课方式。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则是要求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等,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修修补补,而是一个彻底改革的过程。

(二)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问题都已基本解决的基础上,现阶段我们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什么叫信息化教学,对信息化教学只是一个比较浅层的理解;二是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没有形成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从主观意识上就阻止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变得更为快捷方便。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课堂,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供给、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互联网和云计算则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持平台。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十二五”初期,我国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部署。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当前,我国正在筹划的教育现代化2030战略,进一步勾勒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蓝图及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刘延东副总理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言中指明了我国当前信息教学发展的方向:第一,顺应大势,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第二,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第三,共建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第四,互学互鉴,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成功经验,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0/0727/429.html

上一篇:老年信息应用技术社区教学新思路
下一篇:执行环境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研究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