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艺术传播视野下的信息与经典建构(2)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时空的跨越性”貌似与信息无关,但究其实质,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上述三个方面的合力。当我们将冗余和熵这两种能够揭示

此外,“时空的跨越性”貌似与信息无关,但究其实质,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上述三个方面的合力。当我们将冗余和熵这两种能够揭示“继承”与“创新”辩证关系的信息要素与艺术作品的经典性联系在一起思考时,便不难发现,传播学领域的冗余和熵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正是经典性的重要注脚。重新审视“经典”,是否信息量越大越好、是否原创性——或者说不确定性与含混性越多越好呢?这其实就涉及传播信息论中熵值的问题,也即:是否熵值越高的作品最受人追捧、最具有经典性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历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前有《三国志》《全相三国志平话》等等,《西游记》前有《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三藏法师传》等等,《水浒传》前有《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等等,戏曲名篇《西厢记》前有唐传奇《莺莺传》,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以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蓝本。情节上的雷同性或说“信息”层面的“冗余性”,并没有导致普罗大众因有“前文本”的存在而放弃对这些经典文本的追捧和喜爱。实际上,这些文本在其经典化过程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前文本的存在而令其声誉快速提升,更易于受众对于新文本的接受。

另一方面,在传播学领域,冗余相较熵而言对传播更有价值,但在艺术传播领域,冗余之于经典化的价值需要被重估。人类社会的普通交际可以一直靠某种约定俗成的高冗余度保持下去。雅各布森曾经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熟人之间见面常常会说“你好”,彼此之间问候的“你好”实质上就是传播中的冗余。它没有实际的信息,但是如果两个认识的人见面不打招呼会怎样呢?一般人理解见面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认为彼此的关系可能出现了问题。在此意义上,冗余的存在就是为了“交际传播”,“没有新东西,没有信息量,而只是简单地使现有渠道保持开放可行。”⑧[美]约翰·费斯克.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M].许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12.说了“你好”或许没有强化或改变彼此的关系,但是见面不说“你好”则肯定会减弱或恶化彼此的关系,甚至会导致信息通道关闭。因此,冗余在交际传播中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熵的意义。高冗余打开了交流畅通的大门,使受众愿意倾听进而愿意接受可能包含信息的讯息。就此而言,高冗余更易于传播。比如广告、时尚杂志、肥皂剧等等这些大量复制讯息、情节雷同的快餐文化,它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范围的认知度,所以必须选择高冗余、低熵值的讯息以便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而艺术的发展与经典的出现靠的并非是“客套”“温情”式的改良与模仿,更需要“断裂”“冷酷”式的变革与创新。所以从“交际传播”的视野来看,这种艺术传播可能没有那么从容、礼貌。比如购买男卫生间小便器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展的杜尚,惹来专业人士的一通愤怒的“咆哮”。但是今天的艺术史告诉我们,杜尚挑战了传统艺术,反叛了传统艺术观念,这个被命名为《泉》的小便器却成为一件艺术史经典。它为经典的“扩容”打开了可能的大门,以至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博伊斯的观念艺术,还有所谓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等,如今可以自如地走进艺术世界。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经典的扩容必须有赖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熵值”。信息量越大、熵值越高的作品,才能逐渐在艺术世界中探索到更多的未知,尝试更多的形式的可能,也越有可能进入经典序列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说,冗余虽然是一般意义上信息传播的基础条件,但在艺术世界中,熵值才是衡量艺术作品经典化问题的核心要素。

总之,艺术传播的复杂性既为经典建构问题的探讨带来了很多难题,但也提供了区别于传统经典问题研究的有益考察视角。这其中,通过对作品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冗余与熵值辩证关系的分析,来揭示它们各自在文本经典的建构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便是艺术传播学视野下思考经典建构问题的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研究路径。这一路径在研究方法上对实证数据的定量或定性分析的强调,则为传统经典问题研究增添了更为开阔的讨论空间。以下我们将以信息传播中常见的“内容分析”方法为依据,对此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二、内容分析与经典建构

在现代传播学科的发展道路上,基于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艺术经典的建构问题来说,这种高度依赖于量化数据的研究方法并不常见。不过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种社会科学方法的理论价值。就信息传播而言,“内容分析”作为一种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在传播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艺术传播视野下的“信息”与经典建构问题的探讨,也可以透过这一方法得到更有益的说明。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有其具体指向: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1/0426/1637.html

上一篇:社恐的我做过哪些荒唐事
下一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研究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