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张楚廷先生五课程哲学的高校设计伦理创新(2)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 学生心理层面 “兴趣先于意志” 的思想,启迪教师在教学中以兴趣化、竞赛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心理内在驱动力。如果希望创造教育真正来到,教师从根

2.2 学生心理层面

“兴趣先于意志” 的思想,启迪教师在教学中以兴趣化、竞赛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心理内在驱动力。如果希望创造教育真正来到,教师从根本上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和发展人的本性,保护和发展好学生自由的本性、求知的本性[7]78。 “如果总只是看上去美丽而又讳深莫测,而不能自己也做出同样美丽的东西来,兴趣生而灭。[5]366” 教师引导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包含对设计伦理的弱势人群问题、公共安全问题、基础道德与设计道德问题、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问题。教师怎样进行 “设计伦理创新教育” 的兴趣化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化学习才能真正内在驱动设计伦理教育的固化、长久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以 “行为引导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设计伦理兴趣,另一方面以设计竞赛的压力管理将课题设计溶入兴趣学习中。以2019年笔者指导学生参加的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省公益广告竞赛省级二等奖作品为例阐释。教师对于学生设计伦理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内化与固化的过程。2019年湖南省公益广告主题 “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 ,竞赛策略单提示广告表现内容应见微知著地体现 “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 的生活点滴,以讴歌新中国70年的巨大变化。笔者从教学方法上以 “行为引导教学法” 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所谓 “行为引导教学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类似于主持人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是以配角的角色定位引导嘉宾进行访谈,教师的 “行为引导教学法” 亦是如此,引导学生的渴望,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 “旁敲侧击” 引导学生寻求答案而不是将现成知识与结果告知学生。笔者引导刚刚大二,学习专业素养稍显稚嫩的学生打破惯性思维与平庸的创意,进行跨界行为的发散性思考。最终学生以 “支付” 的成长为主题以人民币、扫描支付、扫脸支付作为 “支付” 的成长过程创作了3幅渐进式语意的平面广告,以广告符号语意的形式传达出人们日常细微的 “支付” 成长的历程所折射出的70年新中国巨变。

2.3 学生天赋层面

“直觉贵于逻辑” 的思想,启迪教师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直觉,个性化因材施教提升其 “设计伦理创新能力” 。人类是靠科学与艺术的两翼翱翔的,但艺术先于科学;人类又是靠直觉与逻辑的两翼腾飞的,但直觉高于逻辑[5]365。 “正像迪尔诺特在《超越‘科学’和‘反科学’的设计哲理》中所说:一方面,设计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性的,类似于条理性科学活动。[8]” 科学主义的危害不在科学本身,而是那些利用了科学给艺术教育带来危害的人与观念!他们不仅盲目借助科学手段服务于艺术教育过程,甚至套用科学原理违背艺术教育自身品性[9]。直觉是一种天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直觉与灵感的获得尤为宝贵。直觉与灵感有相通之处,直觉既是天赋同时也需要长期思考与积累之后才能迸发。以笔者讲授 “图形创意” 课程时指导学生的2019年学院奖 “涂缓缓” 全国金奖作品为例进行阐释。该女生一方面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强烈的热爱,另一方面该生的直觉感受也很好,直觉是一种天赋,女性一般强于男性。大二学生由于竞赛经验不足以及专业知识积蓄不够导致审题错误、创意平庸。笔者启示引导学生,一方面该影视广告创作应当依据 “涂缓缓” 女性用品公司的策略单命题要求进行定位化广告阐释,另一方面无论是商业广告亦或公益广告都讲求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的创意原则。教师引导学生从惯性平庸的思维之墙中跨跃出来,进行跨界思考。受此启发,女学生良好的直觉思维得以激发,其很快创作出一个古今跨界创意新颖的角本,剧本将古装出镜的大家小姐与时尚拉风的现代年青人跨界穿插溶合于一体。教师也应当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教师不是将一个班上25人的学生个体培养成一个模式一种性格特征,而是依据不同学生性格、特长进行25种个性化的培养,以此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就业需求的个性化需要。

2.4 学生思维层面

“质疑重于聆听” 的思想,启迪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自觉运用批判性、发散性、跨界性的思维方式。艺术设计专业同行学者诟病 “重绘画轻工科” “重模仿轻创新” “重结果轻过程” “重技法轻思维” 的教学弊端本质上而言是缺乏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师会在课程讲授中运用精美的课件、视频资料、动画演示等华丽的教学演示,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一种教师 “讲授” 与学生 “聆听” 的传统教学思想下的 “知识复制” 。 “我们的教育表彰天才、提倡努力,却鲜少鼓励思考,以致设计者缺乏从问题入手的思维方式。[10]” 学生的 “批判性” 思维能够发现问题,而问题的发现是创新创意的起始。没有问题怎样进行探究,没有探究何从产生新知,又何从产生 “设计伦理” 与 “设计创新” 的创意设计。更缺的恰是更为重要的、更为珍贵的善于思考的人,是思想家[1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习批判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寻求设计不良之处,发现设计伦理问题。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训练除了培养其 “批判性思维” 意识, “发散性” 与 “跨界性思维” 也是学生创新创意的路径。 “求异,不一定能求得创造;不求异,却一定到不了创造。求异,只是通往创造之路。[7]77” 创意的广告设计一定是思维进行发散与跨界后产生的火花。以2018年笔者指导的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省级三等奖作品为例进行阐释,其主题为《善心 善言 善行: “富” 翁》。 “善心” 主题以一件普通的T恤左上角的 “心” 形标识呈现出衣物 “补丁” 的形态,以此广告符号语意表达 “虽有补丁,但最富有” 及 “感谢器官捐赠者” 的公益主题。另外两幅作品分别是眼镜与角膜的同构图形以诠释眼膜捐赠者的善心;上衣的右侧一 “肾脏” 图形的补丁图样阐释了捐赠器官者的善心善行的伟大无私。而此次创作中教师引导学生 “发散性思维” 与 “跨界性思维” 是创意产生的关键。学生将完全不在相同相近界域的图形以 “意的相似与形的相似性” 进行合理化的关联,从而达到广告创意表现的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的完美阐释。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1/0626/2093.html

上一篇:浅谈自主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
下一篇:万物生长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