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能量信息动因人工智能生产工艺学批判(2)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事物存在的三种形式、生产三要素、两种动因与劳动能力两要素 维纳指出: 一个巨大的计算机,无论机械装置形式的或电装置形式的,还是大脑本身

一、事物存在的三种形式、生产三要素、两种动因与劳动能力两要素

维纳指出:

一个巨大的计算机,无论机械装置形式的或电装置形式的,还是大脑本身,都要浪费掉大量功率,所有这些功率都被废弃掉了,并且都逸散为热。从大脑中流出的血液,要比进入大脑的血液温度高几分之几度。没有任何一种计算机的能量消耗接近大脑这样经济的程度了……但是,机器每个操作能量消耗还是小得几乎可以不计,甚至不能成为机器运转的有效度量。机械大脑不能象初期唯物论者所主张的“如同肝脏分泌胆汁”那样分泌出思想来,也不能认为它象肌肉发出动作那样能以能量的形式发出思想来。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7)[美]维纳:《控制论》,郝季仁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年,第133页。

信息是物质、能量以外的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形式,某种事物中非物质性(非实体性)、非能量性的存在要素皆可视作广义的信息,如维纳提到的“思想”,现在常用的智能、大数据以及计算机软件等,皆属于广义信息范畴。维纳还以此分析了第一次机器革命中能量因素的状况:“在十九世纪,自动机就是那著名的热机,燃烧着易燃的燃料以代替人的肌肉中的糖元”。(8)[美]维纳:《控制论》,第40页。马克思有极相近的描述:机器“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而具有自己的灵魂,它为了自身不断运转而消费煤炭、机油等等(辅助材料),就象工人消费食物一样”,(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06-209页。而“直到瓦特发明第二种蒸汽机,即所谓双向蒸汽机后,才找到了一种原动机,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5页。工人通过消费、消耗食物形成肌肉中的糖元,通过消耗这种糖元就能产生并输出体能、体力,而蒸汽机通过消耗、消费煤等燃料而自行产生并输出动力或动能、能量——理解这两种“能量”要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参照马克思对生产过程的分析。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页。结合维纳的三要素看,第一,劳动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要被劳动改变形式的自然“物质”。第二,作为生产过程的“动因”,劳动活动本身又包括劳动者的体力及其器官如臂、腿和手等——这是生产过程的能量要素;智力——这是生产过程的广义的信息要素(有目的的意志也当属于广义的信息范畴,这里撇开不论),对应的人的器官是大脑。第三,同为生产过程“动因”的劳动资料也包括这两要素或两种器官。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这里不谈采集果实之类的现成的生活资料,在这种场合,劳动者身上的器官是唯一的劳动资料)。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劳动资料是人的劳动的器官,其中又包括作为“劳动者身上的器官”的劳动资料和作为“他的自然的肢体”延长因而外在于他的肢体的“自然物”的劳动资料两种不同形式。“劳动者身上的器官”即“个体人的器官”:“就劳动过程是纯粹个人的劳动过程来说,同一劳动者是把后来彼此分离开来的一切职能结合在一起的”,“单个人如果不在自己的头脑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动起来,就不能对自然发生作用。正如在自然机体中头和手组成一体一样,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5页。而驱动这种劳动过程的“动因”就包括脑力与体力两种,两者是由个体人的头(大脑神经元系统)和手(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产生并输出的,因而头和手也就是“个体人的生产器官”的“智力器官和体力器官”。作为劳动者个人活动的器官的延长的外界自然物,尤其用自然物加工而成的生产工具,则是这两种器官所输出的智力和体力的“传导体”——这主要是对手工生产、个体劳动的描述,这是一种以“人”为器官或者说以人的体力、智力为动因的生产机构或范式。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1/0613/2004.html

上一篇:智能化结合在工程中的全过程运用
下一篇: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理解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