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能量信息动因人工智能生产工艺学批判(3)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概言之,物质生产就是以能量和信息为驱动因素或“动因”而改变物质的形式的活动,其中,“改变物质形式”是一切物质生产皆具有的共性,人类物质生

概言之,物质生产就是以能量和信息为驱动因素或“动因”而改变物质的形式的活动,其中,“改变物质形式”是一切物质生产皆具有的共性,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主要体现在作为“动因”的能量、信息要素的发展变化上。

二、“传导”还是“代替”:同为生产动因的劳动资料与人的关系

那么,作为生产动因的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广义地说,除了那些把劳动的作用‘传达’到劳动对象、因而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充当活动的‘传导体’的物以外,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算作劳动过程的资料”;而狭义的“劳动资料”就是指“把劳动的作用传达到劳动对象”的“传导体”,这种传导体又包括“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和“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其总和一般可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3-204页。两种。作为“容器”的劳动资料传导的是物质(原料),总体来说并不“使自然物(原料)发生形式变化”,因而不是生产过程直接的“动因”;而作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的“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所传导或传达的,则是劳动者“体力”器官所产生的能量、“智力”器官所产生的信息(智能),并“使自然物(原料)发生形式变化”,因而生产过程就是使原料成为产品的“动因”。

马克思对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定位是:它是使原料变为产品的“动因”——而“加入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后,劳动资料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变化,它的最后的形态是机器,或者更确切些说,是自动的机器体系(即机器体系,自动的机器体系不过是最完善、最适当的机器体系形式,只有它才使机器成为体系),它是由自动机,由一种自行运转的动力推动的”(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06-209页。——第一次机器革命所带来的自动化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动力由机器自行产生。正是这种动力或动能自动化代替了传统手工劳动中劳动者的体力,机器自行产生的动力就成为驱动机器本身自动化运转的能量,并成为现代机器劳动主导性的“动因”,并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这种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以及和它有关的其他一切科学的发展,又和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7页。“资本主义生产越是发展”,“过去劳动的结果越是作为‘动因’进入生产”,“劳动的生产率也就越高”。(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31页。总之,第一次机器革命锻造的生产工艺范式基本特点就是:以机器自行产生的能量为主导性“动因”。工人消费食物并消耗自身肌肉中的“糖元”所产生的生物性的能量(体力),乃是传统手工生产的主导性“动因”,蒸汽发动机消耗、消费煤等而自行产生的能量(动力)则是现代自动化机器生产的主导性“动因”,并代替了人的生物性能量——从生产工具与人的关系角度看,传统手工业生产工具只是传导人的体力,而动能自动化机器则代替人的体力。与以机器自行产生的能量为主导性“动因”相比,当今第二次机器革命正在锻造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生产工艺范式的特点就是:以机器(计算机等)自行产生的信息为主导性“动因”;而传统手工生产工艺范式的特点是:以人(劳动者)本身的能量(体能、体力)和信息(人脑智能)为“动因”。区分和联系这三种生产范式的关键是劳动资料与人的体力和智力器官及其产生的能量和信息的关系。

三、“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发育及其对个体人生产器官的代替

包括现代机器在内的生产工具乃是“社会人的生产器官”——它与“个体人的生产器官”有所不同。与现代机器生产取代传统手工生产相伴随的,是现代“总体劳动”“结合劳动”取代传统分散的“个体劳动”:“机器本身(完全像化学过程等一样)首先只是头和手的劳动结合的可感觉的产物,但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机器导致结合劳动的使用,并且只是作为在工人的劳动能力和工人结合的更高水平上进行剥削的手段来创造剩余价值。”(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41页。这种劳动的主体不再是个体人、个体工人而是社会人、总体工人:“我们已经说过总体工人——社会结合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而造成的节约”;(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6页。而“作为整体来看的总体工人”与“总体工人中的每一单个成员(个体工人)”(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不尽相同:作为生产工具的“自动的机器体系”不是由个体工人而是总体工人使用的,因而也就不再是个体人而是社会人的生产器官。“自动的机器体系”可谓一种发育成熟的“社会人的生产器官”,其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由其自行产生的动力、能量取代了个体人体力器官所输出的能量,成为驱动物质生产的主导性“动因”——这标志着作为“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机器的“能量”器官的发育成熟。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1/0613/2004.html

上一篇:智能化结合在工程中的全过程运用
下一篇: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理解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